计划总结

288365.com2016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6-04-05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研判经济财政形势,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市财政工作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创新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更好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精细理财、透明理财,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着力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为实现“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提供坚实保障。

一、 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各项任务,梳理、跟踪、争取、落实各项财政政策

    (一)分解落实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

全面对接,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下发的重点工作任务。一季度已收到上级任务分解文件7件,经分解落实,共涉及我局事项101项,其中牵头事项24项、责任事项77项。

1.明确责任主体。第一时间分解上级各项目标、任务、举措,明确承办处室承担的具体任务。

2.工作任务项目化。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具体化”的要求,承办处室细化落实措施,明确具体事项、办理时限和责任人。

3.建立完成情况报告制度。各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局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承办处室按时间节点书面报送进展、成效等落实情况,分管局长审核后,办公室汇总统一上报。

4.主动对接其他任务。未明确财政牵头或配合的任务,涉及财政政策、资金、管理,要在研究分析基础上拉清单主动对接、配合落实。

(二)做好上级政策和资金争取工作

5.全面对接政策。全面研究国务院、财政部、各综合部委、省、市安排部署的各项政策,明确财政部门应当承担的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列出清单。把握政策落实条件和落实效益,根据改革政策要求,结合我市具体情况,评估分析市财政承担能力和操作办法,形成意见建议。

6.承接重点政策。在全面梳理政策的基础上,围绕国家整体政策的实施重点,提炼出聚焦我市经济发展特点的政策,利用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以点带面,为我市经济发展破题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7.国家试点示范工程政策。要继续加大争取力度,以试点示范工程所聚集的资源、资金为抓手,放大叠加政策效应,推进我市改革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

8.政策资金争取。深入研究国家各项改革政策,主动对接上级部门、市主管部门以及兄弟市财政部门,结合徐州实际,加大国家、省级资金争取力度。联合主管部门,积极向上争政策、争资金、争项目、争盘子、争试点,抢抓政策机遇,多争政策红利,推动产业升级和财政稳步健康发展。

二、全面落实稳增长各项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增效

(一)继续保持财政收支稳定在合理区间

9.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目标为9%左右。各县(市)、区要围绕这个指导性指标,提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目标。

10.坚持财政收入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有机统一,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严格落实财政收入征缴、退库制度,严格按照收入级次管理收入,坚决防范和禁止虚收空转、转引税款、预征税款、应退不退及混库行为。探索建立财政运行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财政收入质量管理通报问责。

11.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完善收费公示、听证制度,除国家规定外,将所有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市区道路停车泊位占用收费、户外广告有偿使用收入等城市公共资源管理。

12.以财政端为核心构筑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建立新型综合治税分析决策系统。强化营改增后地方税费征收管理工作,完善地方税费委托代征机制,防止地方税费流失。

13.结合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全面规范资产管理,在查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基础上,做好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管理。

(二) 实施更大力度和更富弹性的积极财政政策

14.实施好营改增扩围、资源税从价计征等各项税制改革政策,落实好出口退税、一般增值税退税等税收减免政策,进一步清理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

15.加大对三重一大、产业转型、创新型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等扶持力度,做好市产业发展子基金设立工作,抓好已基本具备成立条件3个子基金设立,做好投资项目尽职调查、投资等工作,以企业项目为抓手,继续跟踪调研、论证其他子基金设立可行性。做好拨改投专项资金的运作和管理工作,实施从接受申报企业名单到投后跟踪管理的全流程、标准化、制度化运作,完善投后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保证资金的安全使用和引导扶持作用的发挥,及时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务,确保资金高效规范使用。

16.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产业升级。探索采用风险担保、补偿方式吸引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与市农行配合做好“苏微贷”企业库的建立,企业的推荐和贷款发放工作,增加“苏微贷”补偿资金规模,认真研究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着力解决“三农”、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重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用好用足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助推创新型经济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股权融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促进文化、金融、旅游、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发展的财税政策,探索以多种方式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

(三) 不断加大重点领域和民生领域投入力度

17.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管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调整和取消市本级专项资金县区配套政策。多措并举保证企业养老保险“应征尽征,应缴尽缴”。

18.向上争取省政府对徐州矿务集团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省单独核算、全额拨付。

19.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普惠性支出提标、提档、提补。建立医疗卫生长效补偿、服务定价和考评机制。

20.动态调整教育生均拨款,实现政府主导资助体系全覆盖。

21.支持就业、住房、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工作实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2.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23.坚持厉行节约,规范公务支出标准,加快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四) 切实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提升绩效

24.严格按用款计划和支付内容,加强支出管理工作,建立支付反馈追溯体系,根据每月用款计划锁定支出时间和支出进度,分析月度之间、季度之间、单位之间用款支出,特别是商品劳务支出保障问题。全面分析前三年单位用款支出数据,锁定单位用款项目、周期、支出时间、实际用款和配备物资。今年要在预算实、申报用款计划实、执行时间实的基础上加快支出进度。

25.抓好民生投入、改革发展支出,保证预算支出进度不低于92 %。部门预算安排支出,要按单位、按项目细化列表,逐项抓进度。上级专项资金指标要列清收文时间和分配下达时间,核算到项目,抓紧支出。

26.在明晰财政管理职责基础上,加大社会保障、“三重一大”重点工程项目支出,全面梳理核实、掌握翔实情况,做好沟通、衔接,加快已安排事项支出。

27.支持发展类的资金要早拨快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资金支出效率。及时对接企业生产经营需求,会同相关部门研究体制机制问题,简化拨改投程序,聚集资金资源、放大增效,畅通企业快速发展、健康发展渠道。

(五) 积极稳妥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

    28.加强政府性债务融资管理,研究编制三年滚动政府债务规划,建立市级项目库,实现动态管理。努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严控投融资平台违规举债。合理分配市级债券额度,发挥债券最大效益。推进政府存量债务置换,降低债务成本。稳固股、债、贷多层次融资格局,形成资本、资金市场联合支撑,直接、间接融资双轮驱动的多维投融资机制。

    29.加强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支持政府投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加快直接融资方式的创新。区分政府债务、自营债务,建立债务融资项目库。

    30.围绕三重一大等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加快市级PPP项目推进工作。积极争取部、省PPP基金支持,放大PPP政策红利。

三、全面推进落实促改革各项任务,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体系

(一)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

31.细化编制四本预算,统筹使用财政预算资金。部门、单位的上级专项转移支付、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财政专户管理的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均要按照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统筹安排支出。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规模超过该项基金当年收入30%的部分,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统筹使用。强化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比例。加强对2016-2018年中期财政规划的审核,研究规划期内财政政策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二)加快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

32.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关精神,准确把握项目支出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紧扣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实际需求,参照财政部推行的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在全面、系统分析各项财政收支、基本数据基础上,按照单位性质、机构编制规模、履行职责等要素,采取相近和相似归类,建设符合徐州实际、体现本级保障能力的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支出标准体系要达到细化、量化、可执行的要求,实现在一体化系统中动态管理、自动生成,充分发挥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三)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

33.对市、区政府的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责和支出责任进行科学、准确地界定,逐步理顺在财税、金融、投资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分工和职责。突出科学发展导向,调整完善市、区财政分配关系和激励政策,进一步增强区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能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市、区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营造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

34.调整土地成本收益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统筹发展能力,调动各区城市建设管理积极性,有效应对市区土地运作新常态,进一步完善市级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政策,建立市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新机制。

35.调整市城建重点工程资金筹集、保障管理办法,拓展资金渠道。强化财政调控经济社会发展职能,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铜山区“两个不变”、突破睢宁、丰县崛起、贾汪区转型发展、推进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档升级等区域发展政策,加快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进程。

(四) 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

36.建立定期清理长效机制,落实好盘活存量资金的各项要求,盘活各个领域“沉睡”财政资金,化“零钱”为“整钱”,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重点做好“五项清理”、“八个统筹”,清理一般公共预算结余、政府性基金预算结余、转移支付结转结余、部门预算结余、财政专户资金和对外借款。

37.推进部门项目资金、重点领域资金、跨年度预算资金以及债务资金统筹使用。

    (五)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38.做好调查研究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创新之途,调研工作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今年重点课题(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融入国家一路一带战略、淮海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徐州交通枢纽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开展。各处室、单位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掌握加强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提供财政保障的第一手数据,分析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并制定出新政策、新举措,充分发挥财政调研服务全局、服务改革、服务决策的重要作用。

四、推动财政管理、党风廉政、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 深化法治财政建设,建成依法、公开、高效机关 

39.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认真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扎实推进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评估制度、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40.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41.完善项目库管理,深化预算安排与绩效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釆购、财政监督的有机结合。

42.推动政府采购管理从程序导向型向结果导向型的变革。

43.加强政府性资源资产监管,开展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政府资产报告编制试点,加快实施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44.重点聚焦预算管理、资金分配等核心业务环节,进一步完善财政内控体系。

45.加快推进智慧财政一体化平台建设,重点健全决策分析系统,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数据不真实、不完整问题。

46.建立专管员日志制度,专管员要深入预算单位,了解基本情况,督促提醒单位加快支出进度,实地查看单位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支出,做到每月见底。

(二)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更好地保障财政改革发展

47.要坚持“管理要全面、标准要严格、环节要衔接、措施要配套、责任要分明”的干部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为愿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提供更大舞台。

48.强化干部履职管理,制定工作流程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财政干部要增强思想行动自觉,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树立和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以及科学的推进方法,主动为服务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财政工作早落实、早见效。

(三)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财政资金财政干部“两个安全”

    49.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规章制度,严明党的纪律,重申“约法三章”、“六个不准”、“九个一律”要求,突出“八个严禁”。各级财政部门党组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将中央、省委和市委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全系统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守纪律、讲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管好自己,管好自己身边人员,管好自己亲朋好友,“八项规定”明令禁止的,一律不能做。财政干部要坚持带头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按照财政“大监督”要求,进一步强化对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